人物志 | 以父之名,为平凡人物书写传奇故事
封面设计︳微微 摄影︳小七
我是熊景丽,花名璟儿,1990年出生于湖北咸宁,是标准的90后。在杭州工作已经7年,加入康帕斯3年多,现任康帕斯策划,也是康帕斯《人物志》栏目的主策划。从2018年12月栏目的第1期诞生到2019年的12月年底的第24期,也是今年最后一期。我想借这期来好好分享我这一路走来的个人成长经历,包括加入康帕斯这三年多的变化;以及分享《人物志》栏目的项目组成员为保证内容质量所做出的努力和得到的一些东西。
文编| 熊景丽 (微信公众号:江湖指南)

2014年摄于杭州
后来因为温柔(花名)家中有很多事需要她照料,我们真正在一起工作的机会并不多。但她常常引导我转变工作思维方式,也让我勇敢的迈出了改变自我的第一步。
《人物志》的初衷
书写平凡人的故事
萌生做康帕斯《人物志》专访的念头源于之前做艺术家专访的经验,都是以人物纪实为主,但在选择采访对象的问题上大家的看法却并不统一。讨论的间隙我突然回忆起与父亲的一次对话,当时他听说我开始写新闻报道,其实是艺术品行业自媒体新闻资讯。父亲略带严肃的对我说:“你写新闻要实事求是的写,不能因为拿了人家的好处就只写人家好的一面,如果人家做的不好也要敢于批评。”
正是因为与父亲无意中交谈的一些话,让我在后期写新闻稿与人物专访的时候更为认真和小心。
因为常年在杭州工作,我和父亲交谈的机会极少。十一长假回家乡探望父母,父亲聊到我写的一篇公司新闻稿他觉得挺好,长这么大极少听父亲这么夸奖“功课”果然会让我惶恐,但他又说里面是不是有一个错别字时我又突然有些紧张,没想到父亲会逐字逐句认真的看完我写的东西。儿时记忆似乎批评才是父亲该有的语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2018年摄于公司
我还清晰的记得小时候让父亲检查作业他可是看都不看大笔一挥——阅。
虽然小时候功课不是很好,但并不妨碍我对文学的热爱。学会写作是很有用的,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和物记下来,留给老年后的自己慢慢回忆,如果老了得了痴呆症也没关系,还有用纸笔留下的记忆。
我想促使《人物志》栏目成长的是我内心愿望被放大之后的成果吧。
世上有太多为别人写文章写书的人主要是为谋利,而我怕是挤不进这样连缝都找不到的队伍,所以毅然选择了另一条冷门的路——为平凡人物书写传奇故事。当我第一次做人物专访,发现即使再平凡的人身上依然有闪光点能照耀到自己。没有一夜暴富,没有《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狗血剧情,用他们一步一步踏实的脚印走出来的励志故事,帮助和引导我们在成长的困境中走出来。
这也是《人物志》栏目后期在采访和创作时的宗旨。
企业版的“一封家书 见字如面”
见证初心与使命
《见字如面》这档文化节目是大家已经熟知了的,而我则是这档节目的忠实听众。记得其中有一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先生写给长子郭麒麟的信,信中写到:

哪怕只是微光
不管是康帕斯的331、630、1231等等每一场战役,都不是一个人在拼搏,而是全体康帕斯人一起拧成一股绳逆帆远航,共同拼搏。可惜《人物志》栏目没办法为每一位“战友”都写上一期,但你们的努力将促使我们承担起更多为你们喝彩的重任。
从第1期的一线业务员王继昆到第2期退伍军人高河泉,再到第23期行政人力资源部徐华明等等,《人物志》都在真实记录他们工作中成长的点点滴滴。
他们既不是流量明星,也不是惊世奇才,更不是政客、商界精英,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像你我一样的企业员工,他们都在践行康帕斯成就客户、创新、拥抱变化、向前一步、感恩、坚信这六条价值观,并在各自的人生轨迹里前行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文编︳视频︳熊景丽 玄墨 鹤耘 辛悦
设计︳微微 无恙
摄影︳陆离 小七
监制︳清曼
END
.
推荐阅读